走马行踪(游记)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马行踪(游记)
 

怎么个好玩法

   发布日期:2011年11月03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阿忠、阿桂、阿伟自驾车从吉安回福州的途中,在泰宁住了一宿,次日游览了大金湖。
     知道后,问他们好玩吗。
     回答是:“一路上,我们都在说,没老大在,一点也不好玩。”
     听了,颇以为然。
     对于不光看看景物,拍照纪念,还想听点历史人文趣事逸闻的,像他们这样力求个人尽其用,不肯白花汽油、路费、精力的青年来说,我应该是“一大家子”里最恰当的旅伴。
     也就在说这话上一天——10月26日,上午我带他们参观青原山,早三个月写的《净居寺通览》,他们帮助校对时看过,我现场稍加说法,这三人印象就深刻到“经老大这么一讲,以后我们去别的寺庙,起码也能知道个一二。”
     如此对我而言,算是有备而来,未必是真功夫。
     到下午,四人都是第一次闲逛吉安市的步行街。边走,边看,边发现问题,边说出些道道来,这才确实是要点根基的。
     发现什么问题呢?
     是这样的——

     吉安市的步行街有一特色,以花卉间隔的同时,中间地带大约每三十米设一现代仿铜雕塑作品,沿街七、八尊,大小一样,材质相同,风格一致,形成一组“吉安系列”。推想那设计应该出自一手。又依所见,我挑个着问过他仨:“这雕塑的错误出在哪里?”而后,我再讲解。




     在“红军和小孩”的面前,我说:“那是什么年代啊!红军艰难困苦到什么程度啊!还夹个这么大、这么厚的本本!艺术可以夸张,要夸张也别夸张成画家的写生夹啊!我们有谁在哪个革命历史博物馆看到过这么大的?”



     在“宫廷歌女许和子”的面前,我说:“按她这样子,应该是美声唱法吧?古代我们中国人就会美声唱法了?”其实,那时我心里还闪过一个念头——“莫非这人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唱民族唱法的?”不过,我没说。



     又在“孟母教子”的面前,我说:“这里有两个地方出错了。一个,你们想,孟子是公元前的人,蔡伦造纸是什么时候?东汉啊!怎么孟母手里会有纸的书呢!第二个错,这个小孩用条枝子在地上写的‘廬陵’,怎么跟现代我们的一样,从左往右写啊,古人要么直书,要么横书,一定是先右后左嘛!”



     再在“文天祥”的面前,还是我说:“文天祥是南宋的官,怎么可能官服的前面会有补子呢!补服是明朝代以后,还有清的啊!错!”
     说者我一,听者他仨,彼此都饶有兴趣。
     这事也就这么的过了。
     正因为这样的玩,大家在一起,才觉得玩的有“意思”。
     我是乘火车往广州的。
     夜里躺在卧铺上,回想雕塑中的“孟母教子”老觉得不对劲。不对劲在于,孟子是公元前二三百年鲁国的人,与此前身庐陵名称的吉安何干?怎么也不应该列入许和子、文天祥、“十万红军下吉安”的“吉安系列”里来啊!
     这一存疑一直拖到前天,也就是11月1日,我上网了查“吉安步行街”,才确实自己的荒唐的厉害!
     那哪里是什么“孟母教子”!那是“画荻教子”呀!刻画的是四岁时死了父亲的庐陵人欧阳修,在母亲的教导下,用芦荻秆在沙地上写划习字的事。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人,他出生的那年,距离东汉时期蔡伦发明造纸术差不多四百年。所以,欧阳修的母亲有纸书是完全正常的。
     相信阿桂为我校对,校到这篇的这一节时,大笑老大的好玩!也相信他会叫阿忠和阿伟来看:“老大居然也会孟冠欧阳戴!”
     大概是我在净居寺皈依的,所以,当地的菩萨还是让我在对其它的“红军”《打着灯笼去办公》、“许子安”的《一曲动天下》和“文天祥”《文天祥》找茬时找对了。而且,还如我推测的,果然这一组另包括《青铜伏鸟双尾虎》、《吉州古窑》、《发达的宋代造船业》在内,共七尊雕塑的“吉安系列”,全都出自上海思维文化艺术发展公司组织上海雕塑家创作的。
     因为这一查,核实了历史的真相,予我、予他仨,都是一个正确的机会。
     我老大不小的人,犯了看来很小,其实蛮大的谬误,好玩到不好玩的田地。
     至于别人有没有像我这样的好玩,我不知道。下面抄录两节【百度百科】词条〖许和子〗里的介绍:
     “许和子:原是吉州永新县(今江西吉安永新县)的民间歌手,其家世代都是乐工。开元末年被选入宫廷,入教坊宜春院为内人,后改名‘永新’她不仅年轻貌美,而且声音甜润,善于表达歌曲的思想和意境,还能变古调为新声,可以和历史上的著名歌手韩娥、李延年齐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女歌唱家。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许和子逃出长安,颠沛流离。后流落风尘,郁郁老死。”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两京(洛阳、长安)陷落,六宫星散。作为一个歌唱家,许和子同人民一起受着战乱的苦难。在逃难中,她和一位文人结合在一起,夫妻俩曾流寓广陵(今江苏扬州)一带。不久,与她同患难的丈夫死去,她的生活也就更加艰难。不过,她没有忘记用歌来给苦难中的人民以慰藉。只有这时,歌唱家的心才和听众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安史之乱平息后,许和子与养母回到长安。昔日辉煌的盛唐气象不见了,到处是战争的创伤。眼见国家一天天衰微下去,作为一个曾为国家歌唱的艺术家,她怎能不黯然伤神?就这样,歌唱家许和子郁郁不欢离开了人间。人民是不会忘记自己的艺术家的。据唐人冯诩子编撰的《桂苑丛谈》记载,后人为了纪念许和子这位杰出的女歌唱家,曾把她唱的歌曲编为国乐曲,取名为《永新妇》。”
     详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58397.htm
     为什么要抄下这些呢?因为我又要出题问阿忠、阿桂、阿伟了。
     看过这两节介绍,你们觉得作者与“吉安系列”雕塑的创作设计者,是一个人吗?
     当然,你们会说:“怎么可能这么巧会是同一个人!肯定不是啊!”
     那么,我又要问:“怎么都这么当代呢?”
     不知道他们的答案是什么。
     有句话,我没说:“文字介绍的,跟介绍共产党干部的烈士一样。”
     好玩。
     可见,好玩的不是老大在不在,而是各人善不善于发现。
     即使找茬,找得到,找对了,一样很好玩。
                                          2011-11-03   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