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院筛谷(披卷)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场院筛谷(披卷)
 

对话听觉的年俗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02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前天,27日,农历正月十二,还在春节里,老舟来,闲聊些关于:我的印度之行,他的年前走动,我的身体,他的健康,等等。聊着聊着,话题怎么转到年俗上来,于是他说立春那天在省图听方向红的讲座,我说那天我也去听了,相互都奇怪怎么就没碰面呢!

我让他信服的三件法宝是:我默默点了人头117,拍了照还做了笔记。还告诉了他:“那天我特意戴了顶帽子,把帽檐压的很低。”

他说他坐在最后一排。

接下来,话就集中到方向红讲座的讲……

觉得那段话,因为有老舟的辅助,内容方面自己的理性还要有个追记。于是,今天,以下。



2018-03-01








【拾穗】知道有那场讲座,我就去了。去之在意,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方炳桂先生故去,此时已届周年。方老在世时,对福州民俗的采风和文字追录,乃至补救方面,做了许多人所不屑、不为的努力。他的成就许多是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翻得开的。我觉得他是位很值得后生敬重的民俗专家。

【老舟】以前每逢民间做节,电视台就有方老的镜头,讲当衬节日的来历和俗事。我是多次有看到的。

【拾穗】是的,老弟你说的这,也就是“看得见”的一类。

“看得见”的,另一类,像上去往于山堂的山坡,坡道基础下有一段截面,保留着福州古城墙的筑造;再有,南门兜附近的吉庇巷,现时叫吉庇路的,有一段石板路面,它们的保留,甚至一石一泥的现存,都有方老先生的劳动。我说的劳动,包括他的苦心倡导,各方告诫,跑腿申报,书面呈请,甚至现场指导。以至于我们今人和后生仔都还能“摸得着”。

“听得到”,除了老舟你说的,他在电视上的应景现身,更有许多是他受邀到场演讲民俗。

老人家的命尽寿终,也真是终结在讲民俗的讲坛上。

【老舟】那,书店里有他出的好几本书,应该就是你说的“翻得开”吧?

【拾穗】是的,方老的书述之著不下十种,而且都成就在他退休以后。我书架上有他的赠书两种,《福州熟语》和《名城的记忆》。

【老舟】老兄跟方老很熟?

【拾穗】托其长女,也就是这次听她讲座的方向红老师引导,我曾登门拜访过方老。向先生讨教过。

【老舟】怪不得!那老兄听方向红讲的,怎么样评价她?

【拾穗】“评价”这词,老弟你用的俗!我刚才说了,民俗之事,在许多人心目中是所不屑、所不为的,哪里是当今连做学问人也多学着讲斤论两,按字苛时,钱来交换的,还肯白做!

省图书馆却是大雅之堂,主办单位之一的社科联更是学界首要组织,光这抬头的门眉,若不是方老先生的德高望重,有生之年就已经为女承父业作了厚实的铺垫,岂有此捷足!

话说这方向红,应当也不是一般的女流之辈,她没个真才实学,没两头四臂,哪能在其父不在之日,还能续写篇章,编撰图书!哪里能当之无愧“福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光就这次的讲座,我们可以看看,她凭什么上的东南讲坛?一本新书《福州风土诗》;她凭什么开讲?“从‘迎春接福’说起”。嘿嘿!可别小觑了这主标题和副标题二者的关系。她一上场,举手亮相的就是她的书著,但她偏偏就只提携一二首诗,不讲下去,讲下去的却是年俗。

【老舟】这样,她就避嫌了来推销自己书的目的,而是来满足听众立春之日想多了解,多听些已往的年俗。

【拾穗】你说的准确。这不就看到姜再老,总之是原生态和黄皮疙瘩,而今到这芥末,则是管装的青绿润膏。

【老舟】老兄太形象了!……我们不说“评价”,说听了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吧!








【拾穗】我去听课,习惯了,总要随手用笔记几条几个字,怕忘。那天我也记了,我找一下,……嗯,在这里,……按那天我记的,我写的:“方父女在民俗方面的贡献  1 精神 2 传播  3 收集”。

【老舟】是不是前面你说到的?

【拾穗】是的。

【老舟】具体到她讲的内容?

【拾穗】我的笔记这样。是方向红在按年的仪轨顺序,依次讲民俗的项目时,我的反应。

她讲“筅堂”时,我立即觉得文词的用字,非是我小时听说的。何况,“筅”是洗炊具用的的小帚,怎生去清除堂梁高处的积尘。再说咯,厅堂上供奉有祖先的神位,灵牌,怎么可以也刷锅之物来接触,即使全新的筅,亦有忌讳。还有就是词性的结构“筅”是名词,不是动词,除非假以作为动词,从而有可能与名词“堂”合成动宾结构。有实例吗?

我小时候听我的伯父说的是:“清廊”。“清廊,是富裕人家未必自己识字知书,但养个把穷苦书生,以为清谈谋略之利用,以‘客’待,世称‘清客’或‘门生’。这样书生,通常早起,会在廊道吟读诗书。到了岁末,东家借其回家过年的时机,将长期吃闲饭无作为者,打发走人。是谓的‘清廊’。后来,借用到院屋的年前大扫除。”

我老大后的探讨,是:用在这里的‘清’,在福州方言中不再是原音‘清楚’的‘清(qin)’,也不是地名专用‘福清’的‘锵(qian),而音变成(c+en)第三声,为的是避讳‘满清’的‘清’”。

【老舟】哦!

【拾穗】方老师讲到旧时代贴春联,有说“红纸最上头一二寸是涂成白色的”。

当即,我记起亲眼看过土法制作红纸的,还有我的父亲讲过的缘故。

土法制作红纸,原有的底纸分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毛边纸,另一种是表面已经非常轻薄地上过粉的粉纸。染法都一样:工人将原色纸往红色染池里一浸,再一提,绝大部分染就,唯余手提的那一小节仍然保留原色。

据说,不将本当应该裁去的白色裁去,全然喜庆,而是留白,这一民俗始于清初,为此以示大明的被灭,替大明君王戴孝。此寓意又有另种表现:大清灭明后,明的遗老认定自己死后无颜见祖宗,是以交代家人在其尸首遮一白布。

又,福建沿海,在马江海战之后,既为新年转喜,又替本户为君王捐躯者祭礼,也用这样的白眉红纸写春联。

【老舟】有意思,有道理。

【拾穗】“接春”,方女士讲的是为什么要接春,为什么要到东门去接春。

我记下的是:“年——穗——岁”。

这是我多次言及的:“年”字的甲骨文、竹简,篆刻,呈现的都是稻穗的象形,所以“年”与“穗”有关系,“穗”转成“岁”。

再就是“立春”在历法上的意义,其在《周易》的说法,对农事,对生物,对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它是“年”的更新、“岁”的新始、“运”的初动。极其重要。

【老舟】这里,还有“祭灶”。

【拾穗】我这里写字的意思是,假使讲座能够加入关于灶公——“公”是尊称罢了,其实此公不但很年青,而且还是小白脸,所以“女不祭灶”,以免跟他跑了。附带讲“男不摆月”,讲后羿之妻如何吞丹奔月的神话。那么,民俗的民生、民情、民愿,肯定会更具故事感。

【老舟】“蔗尾”?

【拾穗】方女士讲为什么旧时候祭灶,穷人家没有全蔗,至少也得截一节蔗尾。

我种过甘蔗,晓得:甘蔗无种籽,繁殖靠节芽扦插。蔗尾虽然因太老太硬,不被人食,但其实最甜。穷人家有一段蔗尾,意在把根留住。有根本何妨无来日?讨的吉兆头!

【老舟】是这样。

“花灯”没记什么……

“风土  何为‘风’  何为‘土’  风土诗是民谣  众人之作?一人之作?关于民间民事”这意思是……

【拾穗】忘记了,好像是对《福州风土诗》发问的。

【老舟】下面:“福州诗的特点  仄声字   入声字的检查”。

【拾穗】哦,这几个字,是我记下来的,不是方老师讲的;是我看过的资料。

有资料记载,方言学研究家认为:五千年的“中华语”在秦统一后,在历朝历代更迭,人口迁徙,中原人与各地方土著通融、同居、共生、改造后,迄今仍能保存者,唯一是福州语音。普通话推行,将原有的入声字分散到其它声部。现今要找入声,确认某个字原先是否是入声字,只要用福州语甄别即可:凡是可以拖长音的字都不是入声字,而只可发出短促音的必是入声字。随便举例:竹、福、肉、玉、绿、日、月、笔、骨、达、血、鹤、石、客、白、雪,福州话读,无一不是短促音的,它们就是古代的入声字。

【老舟】这么来看,可以不可以认为这个讲座不很成功?

【拾穗】我不这样认为。相反,我认为方向红的这场讲座是非常成功的。

【老舟】但是,她有些讲错了啊!

【拾穗】我们交谈的心得,心得是个人的,断然不可以与己认知一致的,就说是“对的”,否则就“错”。

民俗在于民间,民间有百姓,百姓有亿万。《诗经》编写在先秦,就有十五国的“风”可以传唱,周召二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里面的民俗就繁杂不一嘛!我们能说哪国的“对”哪国的“错”?

譬如,我当年听到的“清廊”,方老师而今告诉我们的“筅堂”,还有其它的说法和写法,都分别只有传闻,纵然将来某一地方出土竹简文字,也未必就是唯一的正确,而是哪种说的更具其时代性,更接近事理。

我听到的春联的“白眉”,也这样。

【老舟】那按老兄的说法,就不存在对错了?

【拾穗】这就涉及到我在纸上记下的:“民俗学  民俗收集 民俗研究”。

我的意思是:民俗学分成“民俗收集”和“民俗研究”二类,二类的工作交叉在于源流与演变、意义。

方氏父女能够做他人不作、不为的民俗学的学问,这需要有多大的志向!何等的付出!

我是以举步维艰的老骥,伏枥望尘莫及的力不从心,谦恭着去听的。

【老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