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院筛谷(披卷)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场院筛谷(披卷)
 

蛙声催醒入诗画

   发布日期:2012年04月15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这世象,有听的,有看的,有觉的,好坏吉凶善恶,说各有兆应吧,有又不见得真有,没有又似乎莫名其妙存在。比方说吧,乌鸦鼓噪——烦得人心搁哪都不是;猫头鹰叫唤——说是报丧的,我的祖母本来好端端的,就偏偏半夜听到鬼叫似的,清晨起来,看窗户外树枝上停住一只这,用竹竿敲打,它也不飞走,还鬼叫鬼叫的,我的母亲暗地里对我的父亲说:“不会是……”没三天,我的祖母就去了——我幼年时亲眼看见到的。
      至于公鸡打鸣报时,母鸡生蛋通知,家犬吠声预警,喜鹊叫枝来客,早半个世纪,即使在县城里,也早早晚晚有的听,甚至听到不稀罕,有也当无的。
      最难听的是墙头猫叫,一只叫,另一只跟着叫,然后一群都来叫,不叫到打架,撕得夜破是不肯停止的。后来看到小说里有描写的,才知道什么是“叫春”。
      那同期,也明白春天里,青蛙也叫的。大概青蛙的叫声好听,带节奏,既清脆,又嘹亮吧,人们不说它们“叫春”,甚至连“叫”都换成“鸣”——“蛙鸣”,跟小鸟似的可听、可赏、可爱。
      在东京,大白天的到处乌鸦,日本人敬其反哺孝道,由着它们满头上飞;夜晚乌鸦歇了,公园里草丛中,此起彼伏有蛙鸣虫唧,就连冬季大雪覆盖万物,依然一样——好奇之,终于明白是仿声电子的播音。
      我现在住的楼下庭院,金鱼莲花水池的草丛边,也有类似,所以不再稀奇。闲时倾听,还真能助我回去乡下,回去少年,回去已经相当遥远的从前。
      但,昨夜的蛙鸣却是天然的,成片的,无规律的,自由的,令我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里,三更枕声酣梦去,四更又被催醒来……
      时令还得六七天才到谷雨,太阳下的广州就差不多烫的要人命了。所幸,午过傍晚,乌云压城,霹雳炸市,没山的雨,把个天啊地啊人啊树啊屋啊顶啊道啊路啊的,全都泼得落汤鸡样的,我站在二十六层的高楼里,打开落地大玻璃窗,任凭自来的水泄水停,直笑这凉爽的自然。
      现在回想起,觉得应该是入夜了,公共交通停运之后,才有蛙鸣渐起的。那时,以及那以后的几个小时,我都专注于案头的作业,只是到了熄了灯后,那声音才入得耳来。这时,第一联想到的就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还没谷雨啊,水稻著花了?不到时候吧……这蛙声竟然一片!那词句,我完全记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双调:
      上阙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下阙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还有没有更胜于辛稼轩这首的?也许有吧,也许没有……那“蛙声十里出山泉”,老舍先生以信手翻得的一清人句出题,苦了齐白石老先生三日不知如何落笔。上星期看电视,舒乙说,出题的是其父,最终提议老先生以蝌蚪代蛙的也是其父,还说:“这事我父亲从来没说,可见那时,大家之间多么器重情义。”我当时就生了疑的——既然他爹老舍从来没说,那做儿子的如何知得的?莫非舍的老了不再,齐的白了入土,回了原姓叫成舒乙的,破了家风,作出唾沫星雨来……还有没有更胜于齐白石老人那画的?也许有吧,也许没有……
      三点十八分醒,蛙声已得意到附近,应该不止莲池草丛树下路边,还有空地水坑,甚至沟沟洼洼……还有谁写的诗胜过,怎么写的?……还有谁画过蛙声,怎么画的?……就此起床,在电脑上开始了新的作业。

      查得有“蛙声”二字,网络上有载唐宋元明清99首。我逐一浏览,写的最上眼、 上口、上心的,首屈一指还是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再要挑两首的话,我看戴复古的律诗《夜宿田家》和陆放翁的《春日绝句》勉强。
      《夜宿田家》:
              “簦笠相随走路岐,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春日绝句》:
              “门前唤担买芳菲,白发犹堪插一枝。
                 旧厌蛙声今喜听,墙阴特地作盆池。”

      一个是过客,融不到田家, 有感无觉,在意只为思乡的憋屈;一个是老头,虽故意养蛙,却孤寡人为,哪里是“醉里挑灯看剑”人的对手!人家那明快的心情,明快的表达:雨 有二三点,人就三四个,星 只七八颗;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天外、山前、茅店、社林、溪桥,既好似马致远《天净沙》的个个构件图画,末了一笔染红,断肠的么?不,又反而有伴愉悦丰年的将要。

     
      画出声来的条幅,老人家落款,有“老舍仁兄教画”,那“教”字自己是说明了的呀!这画的别开声面,直唤起我听我的父亲讲过之趣事:古代画院考试,各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万绿丛中一点红”和“春风得意马蹄急”为题,夺冠者三,那船头三两啄食的小鸟,那绿衣薄裳仕女的樱桃嘴唇,那马蹄旁边舞动的粉蝶——也让我深刻文思的“出人意料之外,在于情理之中”。
       还找到几幅向齐看齐的青蛙和蝌蚪,无非如同“第二个说女人像花的”和“第三个说女人像花的”。也有大师不但将蛙画成大蛤蟆的,还把阔嘴画如飞禽尖状的,“出人意料之外,不在情理之中”。


      还值得一看的是当代画家范曾的《蛙声》。一汉人和尚,有如南竺来僧上了环的,以阿弥陀心请一只挡道的大蛙让路。
      我对此画面的理解, 想的是一则故事——
      南海有寺,寺有主持圆湛法师,六十几年如一日礼佛修行,足具戒律。一次外出佛事夜归,走春草田埂,唯恐不慎踩到青蛙……
      故事接下去的说法有二:一说,他踩死了一只青蛙;二说,次日查看,踩出响声的是烂瓜。
      要说范曾的这画有没有“出人意料之外,在于情理之中”呢?当然是有的,一是那青蛙闭目,根本就不理不睬佛门之人,二是老和尚作似拨、似敲、似推状,以一扫帚不扫帚、助杖不助杖、拂尘不拂尘的阳干长具。
 
                           2012-04-14     广州  
      完稿在中午一点半,连续作业九个小时,这才发现没报时的,叫春的都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