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1日阿冯陪我在长沙街头散步时,我看上《比我老的老头》(作家出版社,2003年5月),阿冯付了二十三元书钱。
我之所以买这本书,是因为作者是著名的画家黄永玉。
我之所以买这本书,却不是因为黄永玉是著名的画家,虽然书的封面有他的自画像,书的中间有他的插图。
我之所以买这本书,是因为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十月》文艺丛刊发表诗人、剧作家白桦的电影剧本《苦恋》遭遇一九八一年大批判时,作为剧本主人公画家创作原型的黄永玉,作为白桦多年朋友的黄永玉,据说参与了对比他年轻的准老头白桦的批判。我想通过它,来看看画家黄永玉画外的文笔,了解他的思想,去推导那二十年前文艺事件之一中的“据说”是是否可能。
虽然有纪晓岚在乾隆皇帝面前的自圆其说“老头子”:“皇上万寿无疆,这难道不叫‘老’吗?您顶天立地,至高无上,这难道不是‘头’吗?天与地是皇上的父母,您难道不是‘子’吗?这些合起来不就是‘老头子’吗?”但我从年青以来,就很不喜欢,甚至讨厌将老年人说成“老头”的人。觉得不仅一般的无礼,而且戏谑得张狂。
黄永玉居然将“老头”作了书名,我不仅很不买他著名的帐,相反,我倒要看看他张狂的程度。
读完《比我老的老头》,我在书末的两页空白处写了两段读后感。
一段很短:“2006年10月25日在广州读完全书。 此系三年来完整读过的两本书之一。”
另一段长些:“多年来不曾认真读一部书。不是不想读,而是读不进去。满目浮躁的文字,无章法的许多废话。名人的书也多是如此。
此书则不然!
火车从长沙开出,卧铺上一路读来。黄永玉的名字,我初识是他的一幅画:深潭碧碧,白鹭翔翔。极喜欢。后来似乎,八十年代他与白桦的一篇什么有了关联,我则以为他伤了白桦,不喜欢他了。
读此书,应是纠正我对黄的误解。
书是人品。书是人品的。
2006,10,15,福州”
我是不是因为这样而可以接受“比我老的老头”的书名呢?不,我仍然坚持“将老年人说成‘老头’的人,觉得不仅一般的无礼,而且戏谑得张狂。”的看法。
《比我老的老头》15万字,14篇。
《北向之痛》是追忆故去的文学大家钱钟书老先生的。
《我少年、青年、中年、暮年心中的张乐平》是写一生知遇者,“三毛”之大漫画家的。
《大雅宝胡同甲二号安魂祭》为纪念大国画家李可染老先生,回忆其与夫人和孩子的,兼写的有邻居若干,如:大国画家李苦禅的岳母陆佩云老太太,大油画家董希文老先生一家,现代艺术与民间艺术大家张仃夫妇和孩子们,著名的工艺美术家柳维一家人,著名的工艺美术家程尚仁一家人,美术装潢设计教授袁迈夫妇和孩子们,陶瓷大家祝大年夫妇和孩子们,等等。还写了将水墨大写意与工笔融会,把诗、书、印、画集大雅于咫尺的近现代中国画泰斗的齐白石老先生之逸闻趣事。
《大家张伯驹先生印象》,是为集文物收藏家、书画家、诗人为一身的名士作的中国水墨速写。说它是速写,因为在全书中它最短,连标点符号和空格都算到一起,也才850个字。说它是中国水墨,是因为文中多以古典汉语走笔行文,妙韵倍出。
《离梦踯躅》悼念的是近代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弥足楷模之典范的林枫眠老先生。
《这些忧郁的碎片》,叙述的是作者的表叔沈从文。沈老是站在中国文化顶峰的作家之一,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西南联合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老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这篇文字最长,在全书包含插图页的215页里,占了61页。碎片的拼图是人事、家事、民事和国事。忧郁泛起的是质地的善良。
还有《忆雕塑家郑可》、《余所亚这次真的死了》,顾名思义分别写的是这二位。余所亚老先生是漫画界的著名思想家和画家。
《米修士,你在哪里啊!》《不用眼泪哭》、《白头偕老之歌》、《云深不知处》、《天末怀先让》,分别写的是画界名流人士廖冰兄、陆志庠、苗子和郁风夫妇、许麟庐和杨先让。
《给这个党员打分》,是唯一不是写文化大名人的,而写的丁井文同志是党务工作者的文篇。
说实在的,《白头偕老之歌》,这文题俗了,《云深不知处》的文题也不见得有新意。
但,通观其余十二篇的文题,篇篇都逼得人来看。所写所点的人物足有百二三十,不写各个的文笔技法,赫然声名,而将生活的细末平常道来,幽默处渗透出睿智,淡墨处浮现气宇,重彩处焕发光华,通篇如画,主题在于人生、人际。
白桦的《苦恋》是人生,黄永玉与之的关系是人际。
大画家黄永玉的文笔如此的酣畅淋漓,我喜欢。至于其它,不好说。
好说的也还有一点,就是,他是比我还老的老先生。
2007-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