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捕鱼(散笔)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清溪捕鱼(散笔)
 

初中时话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16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陆续点击画面即可看到原尺寸清晰图文)




3 4 日下午三点半,在武汉大学校门口的广场,纯干召集的部分在武汉的初中同学都齐了。最早到、也是路程最远的是汉口来的慧玲,其后是倩、玉荣、立和、承恩、小佳、巾英、芝端、武炘、平和,连我这个福州籍的剑达,一共是十二人,整好一圆桌。






































散席之后,三三两两前前后后往公交车站步行去时,我对左边的芝端说:“在餐桌上,我一直在想,找个什么词语来概括今天的这场聚会。想来想去,最后想到‘面目皆非’。”芝端稍侧过脸的那零点零零一秒里略显诧异。我就像她的学生那样,赶快补说:“这好像是个贬义词,但是,毕竟相间了五十五年!”芝端会意地微笑,让我的调皮得逞:“当然,如果要褒义,也可以说是‘旧貌新颜’!”

回到宾馆,我检讨自己上述的说法,多少有点唐突。只是,而且,确实,我再也找不到比“面目皆非”,更符合旧往今来所体现的真实。

倘若不是在来武汉之前,已经看到 1 6 日他们中多人的聚会合影,及其按序说明的各位姓名,我能认出的只有立和、平和、承恩。为了不至于过分造次,我还将那照片收藏到手机里,在列车上反反复复记名识相。即使这样,刚见面时,我还是错说了多人。

他们却说我:“还是老样子,就是变矮了——记得以前高高的,瘦瘦的。”这当然已经够安抚我了。我何尝不知自己昔之不再和今之非然

变,是合乎规律的——

1958 年的武汉大学,五十八年后,更像世俗得差不多的公园。

1958 年首创的共青团中学,初中两个班,高中两个班,名副其实只存在过一年; 1959 年的秋季,就并校到武汉第十四中学,名曰“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又一年后的1960 年秋季,“武大附中”名亡,彻底没入了“十四中”。





纯干真是位相当适时、恰当用心、尽到地主之谊的老同学,带领着我们这一溜的人,从武大校门的牌坊散步到附小,一所原地不动的他们第一母校。我记忆里,我们初一音乐课还在眼前一座两层楼老房子里上的,众人不以为然,一致地说:“不是这座,是对面的,已经拆了,现在新盖的那里!”

纯干指引大家看距离附小大门不过三四十米的员工住宅楼群:“共青团中学原来就在这里!就在那几棵树那里!”我怎么觉的没这么近!起码得距离七十米吧!

之后,他带我们到“一区”:“原来啊,这里有座很有名的教工俱乐部。”这大家都记得,我也记得,只是我记忆里它的具体位置,应该还得在我们面对的更左十来二十米,一个小丘上,两层楼的砖房,那楼后来有一段时间改作员工第一食堂。但是,我仍然必须更相信纯干,他生于珞珈山,上自父母,中与兄弟妹及其夫妻,下到其女,一家三代的工作、居住、生活、上学等等,都在此地。

所以,附近的百货公司,往下坡的煤球厂,再就是老二区、二区两排房、菜市场、供销社、新华书店、第二员工食堂、邮电局,再往上是学生宿舍,往前是放映露天电影的小操场……他如数家珍。其他诸位随时对应得上。我呢,一路跟着,一路回想……






已不是当年。

已没有旧样。

就好像老同学说的:“你看那棵树,别的树再怎么老,也就长几个结疤瘤,它浑身上下都是瘤!应该是什么病吧!”我不晓得,该怎么来表达我对于事物现象的往是今变,尤其现实早已不复存在的,而我却还把它们存在在脑子里,持续了将近六十年!

如果说物虽不是,而人只是面貌从少年变到老年,那还不至于令我此聚伤感的。

当十二人围聚时,我做了两件事:一是拿出当年的校徽和学生证,请诸位传看,大家啧啧;二是将独自在列车行进中,回忆起的同学姓名笔记小纸打开,念出 56 人,大家又帮着补充了 15 人,一共是 71 人。

其中,在座的 12 人,已在上述,再有就是——

戴朝椿、罗正川、李汉中、吴立鹤、姚立平、曾桂芝、冯达平、冯达海、郝恩坤、苏重九、谢善明、姜荣、柳延延、董菊芝、叶光先、廖世安、邵明先、董亚萍、李深惠、张小梅、张惠成、邵桂珍、俞焕珍、王良道、张亚铭、鲁大钧、李双成、邵寿仁、杨明銮、黎道扬、姜恩鹏、闵从凡、王小雄、赵昌林、吴鹏、王同宣、毕明扬、公衍道、赵茂泰、杜秀常、刘光诚、王玉、屈艳花、熊裕嘉、谭仲嘉、辛达光、刘蜀华、李克宽、李克传、吴元、燕今喜、李金梅、刘宏刚、程望道、孙世信、徐安澜、何继学、钟馥宝、杨建波。

当念说到某某、某某时,在座的有时插话:“已经不在了”,“也走了”。

以“已经不在了”,“也走了”的之早晚先后,记下的有:

廖世安,1967 年文革中被武斗的冷枪击中,身亡于西安某大学。

姚立平,1984年因隔日注射青霉素,护士未做皮试,医疗事故。

熊裕嘉,退休后,近年病故。

刘光诚,身体一向很好,退休后,2014年突然病故。

张惠成,身体一向很好,退休后,2014年猝死于长沙。

戴朝椿,病故。

李双成,病故。

钟宝馥,病故。

这些老同学里,有的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都同校,时间甚至长达一十二年,彼此的与共和熟悉,岂止我之后那“面目皆非”和“旧貌新颜”可以概括的!

到了这年纪,又是在希望重逢时,听闻这样的讯息,除了唏嘘惋惜和内心的哀怜,实在已于事无补!是故,能在一起,共同回顾些往事,我觉得2007 年我写的那些篇——

少年烦恼多无知  http://www.cqns1946.com/contents/7/157.html

野菜充饥苦也甜  http://www.cqns1946.com/contents/7/158.html

二区六十一号李家  http://www.cqns1946.com/contents/7/205.html

还真不多余。

年事已久,离距遥遥,记忆严重衰退,有些人的姓名被我错写成了同音字,又几位故去者何年咋走的,这些,都还有待纯干了解和知者来信。

唉!


2016-03-15  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