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捕鱼(散笔)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清溪捕鱼(散笔)
 

抱憾家书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03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
      我现在广州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
      爸爸每天都上班吗?管得不严就不要去了。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妈妈,别舍不得穿上吧。以前儿子不太听话,现在懂事他长大了。
      哥哥姐姐常回来吧?替我问候他们吧。有什么活儿就让他们干,自己孩子有什么客气的。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来。好了,先写到这吧。
      此致
敬礼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八号
         (李春波词、曲、唱《一封家书》)

 
      第一次知道“家书”这个词,是因为课文里有杜甫《春望》的“家书抵万金”。即使老师解释说“万”是表示特别多,并不是具体的数,而“金”古人所曰或与铁同,但我仍然不信信的重要、分量。
      及至买到《南方来信》第一集,才觉得书信原来是可以这样言简事明情赅的。于是,1964年后有相当一段时长,临摹着那信笺的格式,写了不少的信,却无一是家书。
      家书,顾名思义是家人之间往来的书信。
      从11岁离开父母跟随我的姐姐去到武昌,直到13岁我寄宿在校之前,我的父亲写来的信都是给我姐的,内容谈及到我的,也由我姐出示予我。少小离家,纵然已经有感后来才知道的所谓“寄寓客家寂寞寒窗”,但终归是小鸟快乐,全然不知我的父母家书所折所叠所包所夹的文字的内含。
      其后,每到学校收发室小黑板上有我姓名时,首先想到的家乡朋友和同学的来信,倘若取到的是父亲的,不必拆看,便知一二三四。一,达儿如晤;二,汇去5元零用钱,当节省着用,不够以后再寄,儿的伙食费已汇到你姐处,届时你姐给你;三,好好学习,考试成绩要报告回来;四,我和你母亲都健康,家里没事,你放心。
      特别记得的,父亲每封信皆用半白半古的句式写。正文最后一字必有“耳”字。“耳”是虚词,当“罢了”、“而已”讲。这个字的最后一笔,我的父亲拖得特别长。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而我回复却只是一一对应的:一,父母双亲在上;二,汇来5元已经收到,我会省着用的;三,考试成绩;四,祝父母双亲健康。
      如此家书每月一来一往,年二十四封,从初二到高三毕业,五年百二十封不止。多年索然无味。
      再后的家书,最是亲情层叠的,当属文化大革命开始到终了的十年期间,内容无一不是关切到遭遇的危险和前途的不测,其中不少是我婚姻窒碍乖戾问题的。分忧愁,共惊涛,同命运,生死一纸载重要,来回都是骨肉心。
      至1976年,终于一家可聚的老小与我一个屋檐下遮风避雨了,我的父母与我之间的家书再也就没有写了。
      随着我的孩子的长大,我因生计的漂移,我与孩子、孩子和我之间有了家书。内容也无异于当年我的父母与我,只是我的语句多写,我的叙事多些,我间有表达的感情写了出来。
      其时,我喜欢读《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集》和鲁迅的《两地书》,夹杂地仿效着写了些信给我的孩子。可是,我的孩子予我的信有如过去我寄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的信,基因遗传竟然。
      1994年,《一封家书》歌曲风靡, 我听得人直白到与父母 此致敬礼 ,觉白开水!
      期间,还很知得《傅雷家书》名噪。《约翰•克里斯朵夫》傅雷的译本让我崇敬这先生。只是今之书价太高而未买。
      去年,在广州购书中心,参观《家书展览》,见数十年来国人各种亲笔所写信笺信封的原件,方才觉得自己将过去保存的所有家书全然付之一炬的可惜。更感今人电话方便的随便,电子文字标准的 板结,突地知觉百千万里外孩子们不再的家书,连板结的也无。
      我今家书,惟与九弟夫妇相互。所及多有牵扯到子女的。
      昨夜散步,以十二元在地摊上买得三本旧书。其中有《傅雷家书》。
      回来,在李春波的歌唱中阅读傅雷的家书,觉得民工的真水无香和大家的书香气息,都是必要的美好。
      人到无时才思有,觉来无非是抱憾。
      呜呼耳!

                        2008-10-03  广州 诗铃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