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捕鱼(散笔)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清溪捕鱼(散笔)
 

川人印象始记

   发布日期:2008年05月23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小学唱歌课教《太阳出来喜洋洋》,以为四川人天天扛起扁担上山砍柴。觉得司空见惯的稀奇。司空见惯是五十年代初,我家住南平山区,天天也见着福建人上山砍柴的;稀奇的是,我们这边的人用的是柴刀,四川人为什么手里拿把开山斧呢!
     六年级《地理》课本上说,四川是盆地。老师说,四围是大山,中间凹下去,像盆。
     上初一之前,从福建途经南昌去武汉,听说沿长江,自上而下,“三大火炉”依次的重庆、武汉、南昌。后来,不知多少次挨人纠正,总改不过口,老说“三大火盆”。
     有一回周末露天电影放的是《抓壮丁》,里面的话能听懂得的不少,武汉话和四川话差不了太多,剧情顾名思义,觉得滑稽,忘了大意,只记得里面有个老大不小的人穿了小不大老极不合身的国民党军装。
     这应该是我迄今所能记得的第一个川人印象。从儿童到少年,至此的期间约莫有五年光景。
     高中《语文》学《蜀道难》,明了“蚕丛”、“鱼凫”乃是古蜀开国之二君王。又因为详解作者,于是知道了李白五岁其家自碎叶城迁入四川,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这应当算是我第一次知晓的二位有氏有名的川人,以及一位在川的名人。
     高三毕业,结义七兄弟中的五兄郑道芳和七弟张均斌考入数学系。他二人虽也在川,但皆武昌籍,入川后未见予我的文字中谈过川人,所以,只是从那边寄来印着毛主席题写的“四川大学”红字的白信封是经由川人生产的。
     年轻时,读史,有手抄记二笔:“抗战八年中,川军将士‘失地不复,誓不回川!’,‘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为挽救国家危亡,与倭寇鏖战,出川将士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十分之二,其中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余人,居全国牺牲之冠。”。由此,才晓得川人壮丁的选拔之目的实为抗战。
     “1937年8月至1941年8月四年征兵赴前线者共130余万人。1941年9月至1945年8月因全国沦陷区扩大,四川征兵额不下200万人。八年抗战合计有300万人以上在伍。约占全国实征兵14050521人的1/5。以当时四川人口数4000万计,则平均14人中就有1人参加了抗日战争。”由此,知道了“无川不成军”说。这是第一次有川人数字的印象的来由。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的“三线”在四川。四川成为反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大后方。
     文革结束后,1979年7月,出差,当长长的列车日夜时进时停在从昆明开往成都的悬崖之下、桥梁之上、隧道之内,当看见每个小站几乎都是一个小小的“为人民利益而死”的铁道兵烈士纪念碑时,当发觉乘坐的每一节车厢昏暗的灯光下只有二三个旅客时,才身入其境《蜀道难》的“难”。在成都光顾及武侯祠和草堂,却忘乎诸葛亮、杜甫之于川人的关系。又有上不到朝天门码头,背包就被刀片划了“L”,急匆匆办完公差便离开重庆。面对嘉陵江,直觉得川人能文能武。
     有一首《船工号子》气势磅礴,先还以为无非歌颂,后有了网路,收集到几十幅纤夫的照片,这才有声有色地听到和看见真正的川人的赤裸的谋生和裸赤的生活。
     从《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开山斧到与《船工号子》相关的纤绳,从听到到听到和看到川人,足足经历了半个世纪!
     以上,便是我五十年记忆中的川人。
     接着,八十年代有两部电影,《芙蓉镇》和《巴山夜雨》反映的是川人。看的当时还有故事,不久就没了印象。
     后来陆陆续续知道写戏剧的川人鬼才,川剧变脸的功夫,再就是演电影不难“做名女人尤其难”的川人女优。
     当然,最是影响当今中国的,也是极重要的川人,就是“棉里藏针”的那位老人。
     这些,也不过都是隔着屏幕或翻着纸页,得来的印象。
     1997年,部下有两位分别来自成都、重庆有背景家庭的小伙子。共事四年,那是我有生第一次与货真价实的川人打交道。聪明与心计、灵活与懒散、是虫与似龙、清秀与圆润、建设与破坏,我给出四个字“五味俱全”。

     我真正同情、喜欢、赞叹川人,是五旬后期。那时还没有《天下无贼》和《疯狂的石头》。
     我们家这条路的一头,有个十字路口。每日从早到晚都有川人待工。搬东西、搞泥水、当保姆、做护工,只怕你说不出活名,没有他们不愿、不肯、不会、不行的事。
     有事做,嘻嘻哈哈一溜烟地跟着东家跑了。没话的时间,就地而坐,四个男人各自盘腿,中间空出一张小报纸的大小,打牌小赌,随着一手扑克的甩下,那一声吆喝,便引来另外三人甚至围观者的欢笑“瓜样的!” “你脑壳进水了!”
     男人们的一旁,总也有等待顾主的女人坐着,编织毛线衣,纳着鞋垫,道着家常。
     因为搬重物,我曾两度请过几位男工帮忙。做工时,极是尽力的好。做完工,付给他们酬劳时,他们总是笑一笑,“老板,谢谢你哦!”礼貌出于自然,笑容真的憨厚。
     也因为处理废品,我请过女工收购,她们一是一,二是二,绝不跑秤。她们比男人会说话,他们不直统统地一律“老板”地叫,而是一句“大伯”一句“老叔”,让人觉得甘蔗两头甜。
     因为两次搬家,三回请搬家公司。那些公司的工人清一色的是川人,汉子。那么大的橱柜,那么重的书箱,他们能多扛一件是一件,能多走一趟是一趟,决不偷懒,决不推委,十几个工同时上阵,不大的空间,他们不磕不碰!真得服了他们。
     他们间歇时,我会请他们喝水,以水果充饥,与他们聊几句。他们话不多,最让我喜欢的是,听我说,二十岁前后我也做过搬运活,一次左右肩膀各扛一捆50公斤的镀锌铁线时,他们会来一句“那是哦!”“我们有共同语言嘛!”
     这远比福州人把他们统叫做“四川仔”来的好。
     我从来称呼他们是“师傅”、“兄弟”、“大妹子”、“阿嫂”的。
     二三十年来,“无川不成工”让全中国有了“仔”。那是对川人的藐视?轻蔑?还是转而成社会最底层体力劳动者的代号?
     川人似乎无所谓,能有工的,一元钱也打。
     这是我得出的印象。
     前两三年,我在广东的工厂打工,有了成天与工人师傅一起劳作的日子。老板娘是重庆人。那工厂的川人给我留下总的感觉是:话实在,人厚道,心亲近。所以,有成了我家亲者,即使分离多年,也息息相关。
     汶川大地震后,我点了点我交往认识过的川人,共105人,其中在四川工作的有70人,而其中又有4人在绵阳,1人在江油。凡是留有电话号码的,我逐一拨打去电话,还好,迄今联系到的人都安全。只有一位绵阳的中学老师,到现在还不能联系上。
     通过电话,我能感觉到川人的特质、精神、力量、品格。一如这些天来在电视、在网络所看所听到的那成千上万的川人!让中国亿万人为之落泪,为之讴歌,为之呐喊,为之奉献的川人!
     是天塌下来也压不死的川人啊,让我现在才明白你们为什么手里拿的是开山斧呢!
     是地裂开去也掉不下的川人啊,让我现在才明白你们为什么太阳一出就上山岗呢!
     有这明白的开始,我一定要用身心去贴近汶川、北川、青川、四川的川人!

                               2008-05-23  13:5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截至23日12时,汶川地震造成292481人受伤,失踪249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