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野风(格律)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黍离野风(格律)
 

游陈氏书院看聚贤堂匾调寄望南云慢

   发布日期:2008年01月19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粤岭陈家,氏族合祠堂,工艺如磐。中间祭祖,又两旁子弟,书读凭栏。拟聚先人魄,护后裔,朱漆匾刊。聚非常聚。反向如勾,散去来观。    多难。榜眼探花,成名仅俩,贤才岂近金銮。人人识字,奈何这文书,不有谁叹!正道皆风水,格局成,当然世安。可怜财富,画栋雕梁,剩了空寒。


【有关本篇】

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广州陈姓发起向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筹资兴建合族祭祀祖宗的大宗祠,,十六年(公元1890年)动工兴建,至二十年(公元1894年)竣工落成于恩龙里。期间近七年。

宗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由9座厅堂,6个院落和10座厢房,以及长廊、长巷组成。格局为传统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式,厅堂轩昂,庭院宽敞,结构虚实相间,整体布局严谨。

中进大厅为“聚贤堂”,乃中心建筑,通堂木框架,堂宽与进深各五间。堂前有月台、栏杆及望柱,中设斗拱,柁墩抬梁,突出了聚贤堂的中心地位。

聚贤堂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

聚贤堂旁有东西斋和厢房,略低矮。曾用作广东各县陈氏子弟来省城应试科举时学习及住宿的场所。因此,陈氏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只是,此时至辛亥革命,清末最后的一十八年间, 此书院仅二人先后金榜题名榜眼、探花,可惜了书不生香,兴旺着商人生意。

今更以陈氏书院此俗称取而代之原建筑陈氏祠堂的正名的首要本意和主要功能。

此建筑在构件上,巧妙地集粹了岭南民间建筑特有的之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等装饰工艺成就。图案的题材广泛,造型的写实真切,雕工的精湛美术,不仅与雄伟的建筑本体浑然,更有宛然清代晚期广东民乐之凝固。

1988年国务院将其 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月18日参观,发现其“聚贤堂”匾上“聚”字竖勾笔划的勾,与正常写法相反。归来,查有关史料,对此字皆无解释。遂填词一首,并根据史料整理附记。


 时已   2008-01-19  02:11    广州 诗铃邑花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