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点豆(杂思)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垄上点豆(杂思)
 

味觉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08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好几个月前的某一天,在自助餐店,要了一盏炖肉泥,公平地说,味道实在是好极了。但我口感不到家常。

还有一次——那是更久,好多年前的一次,在某老友家吃饭,其中有碗炖肉泥,那味道我实在无法恭维,老友不但吃得津津有味,还说这是他老伴最拿手的。

这两次亲历,最近让我想记点心得:人食之味,何以为己是?

在烹饪肉食里,炖肉泥是我最爱的。

从乳牙未脱到老掉牙齿,我这平生吃了多少炖肉泥,难得数量。

襁褓中,因为营养的好吸收;老年来,更多的是一种味道。

味,可鼻嗅,可口尝,可习惯,可感受,可体会,可知觉。

道,在于食材,在于做法,在于火候,在于技艺,在于掌控。

这些,我想过之后,应当说,已察觉其中有的重叠了,有的重复了。即使这样,也还是无法自解我问。

我开始从单一的食用者这方面,转向食用者与烹调人之关系来查询,继而从食之初龄和人者关系之长期来思考,于是自觉自悟:老友与妻共同,我在回味母亲。

于是,我明白了,什么是家,什么是母爱,什么是同甘共苦,什么是亲情,什么是最彻头彻尾的需要。

终于,也明白了,再多问题的关于,也只有一个答案,这就是:味道关心。

这时,“味”有了品味和格调,“道”则内涵载道和道义。

所谓的“厚德载物”,原来竟然起始于轻薄的、可以追说到乳臭未干的那时,和相濡以沫的那一刻……

也因了这“终于”,才又有了随后新的发生:老年人之所以恋旧,之所以怀旧,之所以念念不忘如烟往事,是因旧如醇的味已随炊烟去矣!

话题说到这里,就像拍一幅自己做的炖肉泥,镶个画框,挂在厨房壁上,却想我的母亲当年

那换个开心的吧——另说件有趣味的: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在2004 年一期的《Nature》(《自然》杂志)上,发布他们的研究发现:女子在寻找配偶时,凭借本能,首选体味与自己父亲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男子。分析认为:女子自身体味的免疫系统基因来自于生父,选择体味与自己生父接近的配偶,第一,使经受过考验的基因,能由后代“稳定”继承;第二,因为是“接近”的,而非“相同”的,所以可以增加来自配偶的小部分新基因,以提高进化过程的适应能力。科学家们还说:因为这一发现,科学家们才知道,男子的体味对于女子择偶起到的作用超过了科学界的预想。

倘若真如此,那么,我们老年人就大可不必一味伤怀,让我们——无论男女,不管年纪——在食之味的一味之后,体味绵长持久不绝的体味,相辅相成为“味道”,何如有过之的?


2015-06-07


【有关本篇】

《Nature》——《自然》杂志是英国的一种综合刊物,其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各个领域,以学术性为主,兼备知识性、动态性。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称其发现为“折中择偶策略”,论述了其现象的符合自然规律。

参见 http://tech.sina.com.cn/o/2002-01-21/1003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