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点豆(杂思)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垄上点豆(杂思)
 

岁岁平安

   发布日期:2014年01月30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想挽留癸巳年最后的一个早晨,明知是不可能的事,而很快就要面临暮色,是的,除夕之夜,是汉民族家家户户一年到头最要团聚,一起送旧迎新的时刻。
      今夜的10点59分59秒还是癸巳年的亥时,从11点0点1秒开始就是甲午年的子时,旧“年”之最后一夕除矣,新“年”之最初一旦来临,长穗谷物的“年”交于“子时”,北方人吃饺子,以合时宜于“年”的从旧过到新;南方人吃年夜饭后为守住“年”的长穗,要守“岁”。
      怎么说“年”是长穗的谷物呢?我在《【人言可煨】给您拜年咯》里已有详述。
      每到过年,在外的人必要回家。此是民情,是风俗,是惯例,是人之常情,是孝道,是传统。等等的这些说法,都对。
      最近看到两则新闻报道,不然。
      一则说,有为人父母者,在澳大利亚华文报纸上登“寻子启事”,声言他们再也不逼宝贝独子结婚的事了,只求儿子能回家过年。
      另一则说,有个人,到国外留学,后来到柬埔寨工作,娶妻生子,迄今十年没有回家,他的父母非常伤心,非常盼望他能回家来团聚,一起过年。
      我虽有感同身受的现实,也司空我九弟他们夫妇居家,见惯了好些老友、邻居、熟人的家庭相同遭遇,本已归因缘份缘分,顺其自然了,不至于因为这两则小可之事再发多余的感叹,却还是免不了想。
      把思考谈出来。
      我思考的问题,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撇开世俗传统,我要问,为什么父母——不论成天叨念的还是缄默不语的,内心里总“要”子女回家?“要”不到了,还“求”?
      第二,有些子女既不存在客观条件不许可,也不因为经济能力存在难为,而是本人主观意志不愿意回家?尤其明知父母为此深陷痛苦,仍然“我就不回去”,“我坚决不回去”?
      第三,透过家庭具象,父母子女相互脱节的与父母子女相互聚合的,能够比照出什么?
      我尚不成熟的结果答案是:
      首先,父母在内心里总希望子女回家,既可以高级哺乳动物本能作解释,是对孕育过程回馈的心理需要,是对血缘和最亲属后人现在状态的关切;也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立场来言论,是家长、长者要求血缘和最亲属后人对本宗氏族和家庭的归属;还可以从最本质的家庭经济成本来看个彻底,即投资人对投资对象的要求,回家最起码是“感情”的回收。
      其次,既然主观意志,就不只是主观意识,而是由意识作出了的决意,以决意作为动力源的走向。那么,子女本人不愿意回家所关系到的问题,就非同一般,而一定有其相当深刻的原因。其中的原因甚至足以“逼”或“迫”使其放弃、抛弃、弃置本应归属的家庭。“本应”在权衡过对其本人的利弊得失之后,他们选择了更利己的,于是有了“不要”、“没必要”的主张。
      那么,比照父母子女相互的关系现状是聚合还是脱节,往往很容易发现:大凡聚合的家庭,其中成员都随性,即使个性有的如石,有的似水,但流畅,自由度大,所以通达;相反,在成员关系脱节的家庭里,父母与子女先似闸门和水,先期,父母管住制约子女,子女不得不被管和受制,而后,变化成烂木闸和硬坚冰,再后,一江春水向东流离经叛道,空余烂木桩一截无济于事。性格、角色、相互关系从不协调到对立有着一贯性。
      简言之,子女对父母、家庭不再认同。
      对于前面提到的两则新闻,我不好劝说两对父母还是“放下”的好。那样的话,等于父母要放弃、抛弃、弃置自己子女。有几个父母真能做到连想都不想他们的呢?我也讲不出什么大的道理,倒是在别处看过二句话,感觉不无道理,或许我们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是你的,甩不了;不是你的,求不到。”
      “理解的人,不需要解释;不理解的人,没必要解释。”
      再有一句歌词也合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谁种下仇恨,他自己遭殃。”
      但,说到底,有这样情况的家庭,年年难过年年过。过得去的是时计,难过的是心情。 即使过年不小心打破了碗,避讳的人会借 的谐音,说句: 岁岁平安。
      
                                           2014-01-30    天亮
 
      【本篇有关】
      2014-01-27    【人言可煨】给您拜年咯
      http://www.cqns1946.com/contents/3/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