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点豆(杂思)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垄上点豆(杂思)
 

做思想的徒步者

   发布日期:2013年10月08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昨天日志《思想徒步》,是我对“远足之行”的思考和想法。
      写的时候已预感它必会引起诸亲友的关注。
      从不到24小时里它被点击了将近40次来推测,正是。
      我说啊。年过花甲,冲动不起来,没有那个劲。所以,一开始写就交代了:它是之前几年来一直在脑际摇摆不定的问题,又经过接连11天的实际行走,才有的大的方案。
      什么是“大的方案”呢?反其言,就是尚未细致。
      因已决意,所以,接下来的功课当在走向、路径、欲见人文风土方面的资料准备。
      有了大家的关注,早几天想过,打算写的“做思想的徒步者”,终于可以琢磨。
      事情是这样的,原计划先写篇“做思想的徒步者”,从认知的角度记写为人事的难易,作为“思想徒步”篇的清道。后来,觉得还是先把“大方案”钉板了,再结合收到的反应来谈。可能多谈点。
      很久很久以前,看过一则豆腐干的补白:有三个取宝人,过一片荆棘地,其中莽夫一声:“这有什么!走就是了!”大步而去。另一位教授,埋头设想了几十种的可能情况,并且逐一做预案。而这时,农人挥动砍刀,已经到达前方,途中他看到被刺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的莽夫,背他一起。随后沿着农人路径,才哆哆嗦嗦过完荆棘地的教授,再也没有见到他们。
      故事虽然编的笨拙,但寓言却是明白的。
      青年的我,有过莽夫的行径。
      中年以后,大事做设想,也有对策,但方案从来不做过三。
      哲人讲论叙事的要点非特别必要的,通常以“三点”为恰好——“二不足以说服,四则有过之嫌”。这是很合乎受众心理需求的。又,实际情况下,若同一个人设计的方案越多,那就说明其人对事物和事物的规律没有准确的把握。
      思想考虑的越多,背负的份量也就越重,徒步的行旅也就不言而喻地拖拉,甚至举步不前。

      雕塑《思想者》坐而不走,我把它理解为陷入思想的泥淖。即使他已经脱光了一切的外衣,肉体暴露,但是他的思想却隐秘沉重。仅就这一点来评论,罗丹创造的思想者带着普遍的,共性的观念在表现。

     
      毛泽东无论如何都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不可能都是阳谋,思想家不可能完全坦诚,军事家更不会暴露战术。所以,他必须要有阴谋,甚至可以说他是伟大的阴谋家。即使他“胜似闲庭信步”,但一个“似”字,足以显露他内心的“不是”。所以,文革时期他的散步,步子很明显相当的沉重。说明他思想的不轻松。

      悉达多寻求人们的生死病痛的解脱,六年不得法时,眼睁睁地看着五个王宫随从的背离他而去。已经饿得只剩皮包骨头的他,只能低下头来。不管他后来得救于牧羊女的糜乳供养,才有气力和精神坐住,觉悟成佛,但之前的他有思想的负担,六年寻法过程是他负重思想的徒步,是真实的。
      由此可见,再伟大的人,在俗世,在凡界,都还是人,做一时间里的休闲和沉睡可以,但即使徒步也必有思想。

      玄奘去西方取经,背负经典往东归途,他的信念使他的步履坚定,然而,他不是徒步的,他有白马。
      由此推导:我们,或者直截了当说我,要做思想的徒步者是何等的难!
      没有思想的人,或植物人,或行尸走肉。
      正常人怎么可能没有思想?
      那么,什么是思想的徒步者?就是思想没有负担的唯我步履。直言之:完全没负担的思想,自由前行的思想。
      我自然是远不可能达到那样的境界,但我试图在徒步的行旅中,可以有超凡脱俗的刹那。
 
                                    201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