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件作品去参展
|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17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下面,我记写的是在参观《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时的当场感想。
“见所未见”是它的主题,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观众从不曾见过的艺术美学意义上的表现形式或者全新表现力、表现技巧、表现技术的作品。
浏览《前言》,感觉其言所写,除这个展览是对“艺术”之“核心”“元”的“探索”,之外的许多语句、语汇,让人不解其所言的真意,而模仿哲学语言表达的方式显得尤为笨拙。
于是,我转身去看展品。
第一件是木建筑的和包装物废料的堆砌,其背景是主厅正面墙壁的三合板制成的“旗帜”,标签《无题》。
第二件是一间去掉上半截的完整件家用便所,包括门、坐便器和抽水箱,还有手纸盒。坐便器里存留污垢,标签《看见的就是我的——厕所》。
第三件是两辆迎面对撞的小轿车,一黑,一白。未见标签,其大背景是一巨幅两个老外的照片,他们各用双手的十指捂着自己的双眼,其上方文字:“当我们遮住视觉时,我们的大脑将对眼前看到的景象产生各种的幻象。”
此后,一如我昨天记述过的,“我们遭遇到中外艺术家的堆砌物、粘合物、填充物、鼓吹物、碰撞物、镶嵌物、收集来日常用品、劳动工具、鸟毛、灯管、比早在网上看到过照片更小更模糊的打印件、黑底白字的不知其所言意思的把戏、书籍插画的印刷品、 铜铁的焊接、汉白玉石打磨的几何体、……也包括相当精细而无法感受的绘画,乃至用四面巨大的玻璃粘合接缝成一个完全透明正方体,其仅铺一块灰色细绒地毯的,名称《灰》的……”
《灰》是于主题最贴切的“作品”。有所文字的解释,以黑体字打印在完全透明的胶带上,胶带在大玻璃合适人的视线高度平贴成一围。摘自汉娜•福尔摩斯《灰尘的秘密生活》关于螨虫及其活动环境的叙述;对不同灰色及其寓意的说明等等。最是要让参观者从中见所未见——也就是必须凭借其提供的灰色地毯“灰”的核心“元”,凭空想像其以上的空间,人们肉眼所看不见的,包括它罗列出来的:“灰尘、灰烬、石灰、洋灰、纸灰、灰墙、灰膏、灰色、灰质、灰暗、灰白、灰冷、灰心、灰鼠、灰窑、灰黪、灰黑、灰首、灰殒、灰焚、灰气、灰念、银灰、香灰、抹灰、新灰、灰哑、灰颓、委灰、惨灰、灰渣、灰姑娘、劫余灰、灰孙子、灰洞洞、灰蒙蒙、灰飞烟灭、冷灰爆豆、灰头灰脸、灰容土貌、灰烟瘴气、坑灰未冷、不灰之木、万念俱灰、灰不溜秋、搜骨扬灰、灰心丧气、死灰复燃”。
我无法理解这样的“艺术”和“作品”,甚至文字游戏。
然而,我又看见观众一个个认真在看见,在找寻,在欣赏“艺术”之前“作品”所“表现”。的
“我可是什么也没看出来。”我问一位带着小孙女的,年纪与我相当的女士:“您看到了什么吗?”
“不过”她根据文字如是说:“螨虫确实容易在地毯上滋生。”
“那也应该在放大镜或者显微镜下去看啊!”我说:“怎么会在美术馆呢?”
“那倒是,不应该摆在这地方。”
我躬身向蹲着的她的小孙女发问:“小姑娘,你能告诉爷爷,大玻璃的里面有什么吗?”
“什么也没有!”
“你看见螨虫了吗?”
“没有。”
“你看见灰尘了吗?”
“没有。”
“那你看见了什么?”
“什么也没有。”
“谢谢你!小姑娘!你是好孩子!爷爷表扬你!”
这是《皇帝的新衣》之现实版。
我见空气里安徒生在向我笑。
参照“见所未见”主题展对“艺术”之“核心”“元”的“探索”的展品,人们完全可以把每天发生的交通事故、建筑工地的材料、不加整洁的住所、垃圾堆等等的一切,当成艺术品来见之所见,何必要到省级的美术殿堂里来!
我去小解。
顺便拍了一张照片。
倘若要件作品去参展,我拿它。
我不想标签成“无题”——那是连自己都搞不明白是什么东东的西西,或者随便看的人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随随或便便。
我给它想了两个标题:“大同小异”和“最终”。
201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