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了鼻腔
| 发布日期:2012年01月15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不讲话,话都会从鼻腔里溢出来。”福州话,以此极尽的传神,来刻画某个人话特别多,尤其是克制不住非得给别人提意见不可的那种。
我过去就是这种人。首先是直性,不说不快。其次是好卖弄,不说不足以表现。第三是真有必要讲的话,因为其他的人没讲到,甚至根本就想不,而如果我不讲,于事将来有错、有误、有难,那就得反复。
迄今我还是自信,自己所说的,内心基于好意,内容也未觉得有什么不是。
但自去年着力寻佛、求学、悟性、觉缘以来,我竟然一改此性此心此情,而且相当到底,即——除我至亲的,而且是确证对方之错至关重要,不及时明说,可能酿成大谬的,才通个气,其它差不多都塞了鼻腔,以微笑示之。
此举,实在于人于己少了许多口舌辩论、费劲伤脑、交锋生气。
我交往的人,两端居多。一端是不多文与学的乡亲,一端是丰富学与识的文士。乡亲体力劳作的,当前听进去了,行为老道惯性,我说了实际没效应,而文士当官行文的,岂肯认同,到底不爽。即使我不是不察不觉这些情况,但由于自身之前并不懂佛教的“照顾话头”,以至的确常常造成给人“怕”的影响。
前些日,有至亲以手机短信陆续发来两首他的诗作,我回字曰:“诗意好。”其又:“见笑了。你是大家,一定看出许多问题。”我再复之:“写多了就更好,可以参照格律修订。”
“来而不往非礼也”,谨慎二来二往我的话,自认为说的带有鼻音,但还稳妥。一、人家给了作品,当然希望肯定;二、既然对方语出“一定看出许多问题”,若我说“哪里哪里”,必然违心,也不切实;三、要是逐一圈点,无疑又是清水鼻涕,于是托付权威的书籍。
应该可以吧?
对方到此。
我过后检点,或许还有不适其心的。
这是一例。
又,对自家的儿孙,对一大家子的个个;事业的,家业的,学业的,未闻的不过问,有所闻的,闻过不语,或“自己注意一点就好”,不多二句,不作具体。
孩子们却说:“其实我们也不是什么‘怕’,是敬畏。”
自己问自己,是不是因为修行,变得慈祥了?
我坚持十年前就说过的:“慈祥,其实是人到老了,无能的无奈。”“有出类拔萃的本事,必有自身的权威,即使不作为,有威的人,不自露,他人也还有感应。”
因此,孩子的话,或许还能让我把鼻腔塞子拉出来一点,偶尔在必要的事情上、恰当的时间里,通通气息。
家事都少说到这等次第,那国事的、天下事的,已经TMD的ZF之SB ,更属我嗤之以鼻都白嗤了的,所以才宅内煮热茶,隔窗观沧海,预防感冒为是。讲“位卑未敢微忧国”的,死的凄凉;讲“国之兴亡,匹夫有责任”的,生前被人绰号“大炮”,这可比“不讲话,话都会从鼻腔里溢出来”要严重N倍的呢。
由此,想到庐山,想到1957年,想到1921年以来的历次D内外的斗争,乃至三十年来,三百年来,上溯至三千年来的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凭轩……
2012-01-11 傍晚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