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塘渡影(音画)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寒塘渡影(音画)
 

幽琴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30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文件下载

(鼠标左键点“文件下载”可看音画原大,右键点在文件下载则目标另存到电脑)




去年初就有意,要将唐 · 刘长卿《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中的《幽琴》将来,作一期《春秋农事》的刊头背景歌乐。倒不是这一曲一定比其它的《晚桃》、《疲马》、《春镜》、《古剑》、《旧井》、《白鹭》、《寒釭》更好,而是没能找到另 7 首的声歌。

《幽琴》的声歌在我的音乐藏库里已经好些年了,哪下载的,哪位唱的,当年没记录,现在也没再找到。

一直以来没用上它,很重要的是:原歌的伴奏用的是二胡。二胡虽也琴属,却非句中所言的“”拨乐器,而归弦乐器,拉的。

遍找古画,未有女子拉胡琴的。揣摩“胡”于塞外异国,别说大唐时诗画的汉人吹拉弹唱“胡”的少,就是到了大明,也不见有谁绘著过。而画“”琴的,又在“夜阑”、受“月色”、轻“松风”,更有“君”、“静听”,诸项都合得着诗意的,我看啦,非明 · 唐寅《陶榖赠词图》不可了。




(陆续点击画面即可看到原尺寸清晰图文)



若把唐 · 刘长卿《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 · 幽琴》、明 · 唐寅《陶榖赠词图》二者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硬扯到一起,那就与相声说的“关公战秦琼”哦!可我偏要古为今用,找了个古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取代掉胡琴,凑着画面,拙弄巧成

名称还叫《幽琴》。

歌词还是原本的五律:

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

飗飗青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画面剪辑制作可以了,声乐的歌唱跟画面配上了,之后我便开始打探:

第一个问题:幽琴所“投此曲”的“此曲”是什么?

第一,是“古调”。

第二,是“自爱”的“古调”。

第三,是“今人多不弹”的“古调”。

第二个问题:“”的感受会有哪几种可能?

第一种,“静听”的只是曲。

出于对弹琴人应有的尊重和礼貌:

即使听不懂,不喜欢听,也不躁动。

虽然听懂了,但不喜欢类似的曲风。

听懂了,很喜欢,听得入迷了。

第二种,因为喜欢弹琴的人,也就喜欢上了“古调”,类似爱屋及乌。

第三种,即使“古调”大多不好懂,导致感觉不好听,但通晓弹琴技艺的高下,因发觉弹琴人的演奏可见白雪阳春的同时,也可通巴人下里,所以人、琴、曲、调,皆值得欣赏。

由此可知,“静”之“君”,是不是“知音”,此诗并无作结。

第三个问题:自弹自唱的歌者,其希望的能得遇吗?

歌者说“自爱”,又说“今人多不弹”,是有自知之明的知己知彼。

其试图通过“投”“此曲”,来求“知音”。

但因为没能看透“静听”之“君”的内心,无法晓得到底是不是“知音”,这有末了的感叹“知音难”。

我之所以一直有意拿这诗歌来做文章,并不是与歌者有同感。恰恰相反,在今人多不写博客的时候,我仍自在而然,有亲友因问“你找到知音了吗?”

今用《幽琴》为刊头音画,答曰:日志者,个人事,知音何?


201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