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拾果(学问)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菩提拾果(学问)
 

话因放下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07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不全上人】阿弥陀佛!居士再次出行,这两天一定很忙吧?
      【拾穗居士】阿弥陀佛!回上人话。
      忙着两件事呢!
      一件是搬了住所。原住所的许多生活用品都给丢了,或者忘拿了,新住所要用的,得重新买过。即使上街之前已经笔记了哪些是必要的,但有些只有到要用的时候,才发现还缺。这样,就不得不多跑二三趟  
    第二件事是,6日网站上发布的《大会堂物华零落(五十三幅)》,出了问题,图片有部分上传了,不能显示;解决了这一部分,可以显示了,却出现了另一部分原来显示的好好的,反倒不能显示了。采用了多种方法,都不能全部完好。后来,弟子干脆就放下。
      【不全】放下好。放下了没烦恼。
      【拾穗】是。
      【不全】说到放下,在下想到上个月,有个中年人登山路过这里,歇脚时谈他有许多烦恼在心,想要出家。在下说出家就不必了,还是先把烦恼放下。烦恼不放下,出了家也不过是个躯壳入寺而已。我们交谈了二个多小时,在下说了不少“放下”的规劝话,他说道理他懂,但仍然说他就是放下不下。后来,他说了,他曾经在安徽出过两年的家,到头就因为放不下,又还了俗。在下便不再说话了,他是个过来人。出家,还俗,再又想出家,都是机缘。
      要是居士在,居士有何见教说服?

      【拾穗】阿弥陀佛!弟子尊敬上人,不是因为上人是出家之人,而是因为上人是有高深思想的人,本身特立独行的自在,还在修正自己,修养性情之人。刚才说到的中年人,关于放下放不下,引发了弟子有两点思考。
      【不全】请说。
      【拾穗】弟子有过这方面的切身体会。
      弟子第一次想出家,时间约莫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大概距今有三十五六年,没有出家,是当时除了所谓“五蕴皆空”和“六根清净”,并不了解佛教,如此几十年,凡遇严重挫折,力图回避逃离之时,都有反复出家与不出家的亢奋,但只要情况稍微好转,念头就会消退。直到近两年,从书本阅读、经典理解、实际体验、俗僧比较等认真了解的增加,明确自己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确切地说,是在内心彻底否定了宗教信仰对弟子个人的效应,弟子的思想才得到相对的稳定。因此,弟子既能感受一些人出家、还俗,又想出家的反复,也能理解佛教“最讲缘分”的说法。
      弟子无法调查一些佛教信众和教徒有多少人对佛教了解的程度,就弟子曾经的不是大量的人员了解,以自己已是皈依者不得妄语为戒,那弟子要说,弟子的结论是:越愚昧,越虔诚。
      其次,讲到放下。
      弟子有过这样的经历,最早听到“放下”时,并没有多思考,因为这个词是经常用到的,会说,听懂。又与“六根清净”,产生了相同的误解。
      是什么样的误解呢?
      人们普遍以为“六根清净”就是什么欲望都不再有,不得再有,不可再有。
      人们也普遍以为“放下”就是放弃、连提都不提起。
      这 么一来,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俗家以不再有,不得再有,不可再有,放弃了、就必须连提都不提起,来苛求和检测出家人,判定是否 假和尚 假尼姑 。另一方面,出家人做不到这些,受不了约束,于是暗地里犯戒违律越轨频频,实在受不了清规戒律的,还俗者也屡有所闻。
      和 尚尼姑即便受二百五十戒,只要有眼就一定见形色,有耳就一定听声音 , 有鼻就一定嗅香臭,有舌就一定尝味道,有身就一定触得出粗细冷热湿滑,有脑就一定有思想能记忆,功能既然并无缺失,就不可能断绝六根。所以佛教并没有挖眼塞耳割鼻断舌锁身残脑,也就要求 清净 ,清除脏杂,洁之净之
      【不全】正是。
      【拾穗】问题的关键就关系到放下。弟子们之所以“清净”不了六根,是因为贪念,好声色犬马,好财物享受,好风花雪月。例如家有儿女声,室有夫妻色,道有犬马效力,哪怕是出家了,还要搜刮欺骗庙产善款,放不下情欲,放不下色相,那些东西的得到收藏积累,能不庞杂?能都干净?能清得了心?能寡得了欲?
      【不全】阿弥陀佛!
      【拾穗】既然不可能,那又何如不出家的方便!
      【不全】居士言语甚是。不久前,有住持突然去了,其妻要求继承遗产,此事一时间众说纷纭,热闹的很。
      【拾穗】是的。弟子看了,争议的焦点在于:支持方依照法律说,既然出家人是公民,那仍然要按公民的财产来处理,其妻是当然的遗产的第一继承人;反对方认为,出家人是六根清净,断了尘缘的,所以,那些遗留下来的钱财与其妻无关,属于庙产。
      弟子感觉,法律既要看到“公民”,又要实事求是出家人不是一般的公民,而且是特殊的公民,即必须依照国家法律和佛教戒律并行不悖来裁决。而关于住持的所得是以寺庙为载体、佛教信仰为依据、佛教外衣为声色相,还有僧侣的附和,才能募集到信众的善款,也就是倘若他离开寺庙,说的人话,脱了袈裟,独自居家,谁信之?谁求之?谁供之?这与六根清净不清净无多关系,现实的当今,越是不清净的越多得财物,地皮、建筑、金钱、性事,以殿宇歇山、以泥塑金身,以唱念做打,形形色色的,庞杂肮脏已成盛行。
      能有几个如上人的?
      【不全】阿弥陀佛!
      【拾穗】阿弥陀佛!
      弟子当然还要认定真正放下的。放下是或知其分量,或知其纠缠,或知其错乱,或知其迷茫,或知其不该,或知其不必,而放下的。
      或许,到了某日,自力更生,力所能及,提得起了;弄懂头绪,抽丝剥茧,解得开了;云开雾散,柳暗花明,走得通了,那些放下的或又回头来拾起,或再度审视,彻底放弃。
      【不全】居士这么说来,都是机缘、因缘。
      【拾穗】弟子不是说这二日忙于二事,其一是那图片处理不好的吗?
      【不全】是。
      【拾穗】就是本着刚才说的,姑且当前先放下,等有空了,再琢磨,再请教行家里手。
      【不全】正是。放下未必就是放弃嘛。
 
                                                2012-08-07    
   
    2012-08-08 后记】 大会堂物华零落(五十三幅)》无法正常显示的问题,今已解决。方法是:将原是全部的一篇,现在分成上、中、下三篇。原因是都在一篇,页面严重超负荷,出现“溢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