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自在(修持)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三门自在(修持)
 

孤独感

   发布日期:2013年06月01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林家阿姨去年虚八十四。忌讳“七十三、八十四”的老人,会把这年岁或者说大一岁,或者说小一岁。无论是答人家的问,还是家人言及,皆如是。今年她八十有五了,反复的肺炎好了,凶险过了,前半个月十天,携同她妹妹一道,由澳大利亚回来的三儿子陪着,去游了雁荡山。电话里音声清亮,呵爽呵朗,一扫先前的晦气。很让我为之欣喜四十五年前其女中豪杰的复归。那时,我们一拨人被下放到穷乡僻壤。他们家,老林在,夫妻带了三个儿子。
      如今,老林走了多年,三个儿子各自成家,虽然同城的未必天天同住,去国的回来叫“探亲”,但总归年节时四代同堂,群里众中的热闹。何况,老阿姨从阿姨之年起,书卷在手,在眼,在怀,在腹,文字羲之行楷,诗词登堂入室,一派江浙文化,温州底蕴,乐清豁达。
      我是景仰老阿姨的。
      可是,今年的某一时候的某一次,电话里,老阿姨说,她去上老年大学了。不为别的,只因感觉孤独。
      我当即想到自己的“七十三、八十四”,还有前前后后。
      我们家——按在房屋里常住人口来说,只能说“我家”,而按成员言说,还是讲“我们家”——我们家的情况和老阿姨家的相似,而且,我虽文化大不如老阿姨,但学问不辍,这一点精神,忝为接近。
      所以,电话之后,我有一天多的时间,去想像未来的我的孤独和我的孤独感。想着想着,又觉得自己未免“未老先衰”,在现在的年纪,花费时间去想像未来的悲情,不值得,所以就不想了。
      后来,有那么一天,和好朋友方老师网聊。具体聊什么,忘了,天晓得话结十来分钟后,她又冒出一句来:“我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的,说孤独是……,而孤僻是……”我没回她,一是我手头在忙于思想敲击键盘,二是所言非她本人的哲理。
      方比我小一轮又二,二十年前即是我的课堂老师。今年她也到了退休年龄。退休的日子已经摆在前面,摸得着了。
      好像,就是那次闲聊,我说自己最可惜的是没在退休前去学开车,要不然,这些年尽可以一个人开着车,到处旅游。
      好像,就是那次闲聊,我说这些年我有个感悟,一个人无论如何也得为自己活几年,哪怕只三年也好,才知道什么是自己,什么是自由,什么是人和人的关系,什么是人的本性。
      即使她去过肯尼亚,那是为了探她先生的亲;她去了慕尼黑,那是为了探她儿子的亲,她去了美国,为了她的工作,也就是说,她一直是为了别人而存在于时空。
      她对“孤独”和“孤僻”提法,确实让我又一次注意到孤独感和如何排遣孤独感。
      应该说,从我9岁那年,知道自己是被抱送人家的那一天开始,我的意识里就存在着的赶不掉、埋不了、敲不烂、砸不扁的孤独因子,有时在人群热烈欢愉的场合和氛围中,尤其强烈感觉自己的单一,无助,无依,无靠。还有,就是在不顺心的失眠之夜,在很顺意的旅途时空,潜意识里会经久不息地,或者突然地把禁闭的孤独感给放出来,像恶狼一样撕咬着我外表完好无缺的五脏六腑。
      所幸,六十年来,我以不停歇地忙碌来抵制孤独感。玩耍,劳动,革命,工作,挣钱,养家,教子,演讲,上课,读书,交友,怡孙,活动,抄写,言论,著书,文楷,收集,行旅,整理,拍摄,学佛,颂经,哼唱,电脑,网络……众里孤独的存在,但少了许多的孤独感。
      似乎,我已经能够区别开少年时离经叛道的那种挣脱,也不再是青年期格格不入的独立,更不可能有中生代的得道猖狂,又不复壮年岁月的自以为是,而是带有一种参透人、人伦、人心,那样的理性。我开始觉悟出孤独的相当安逸,孤独的相当美妙,孤独的相当舒服。
      这“相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唯在与佛相互面视时。
      因此,我的脚步可以随大众而行,足音却在空谷;我的笑声能够共同歌者的吟唱,欢喜寄托在菩萨;我的存在完全是单一个人,亲眷至爱都在心田,春秋周而复始。
      这样的孤独感,确实得益于佛祖的般若。
      方老师是共产党组织里有级别的书记。
      老阿姨在老年大学课堂。
 
                                            201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