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自在(修持)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三门自在(修持)
 

留意细节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03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心理学对个体人的性格分析,有相当大的部分是通过对观察对象行为举止言语体态,尤其是细节的分析。社会心理学则通过社会人群体相同的或不同的行为,来做研究,同样注意到人群生活、共事的所在之细节。企业管理学相当强调细节关系到质量。虽然我知识这三门很是浮浅,但一向特别注意以借鉴它们,从人、物、事中能多给自己一点信息。
   早先去旅游地,城市多看标志性建筑物,现在还看它们的比邻衔接和民生分布的合理性;建筑物则看其高大和整体的美学结构,后来常常看看接缝与材质;佛教寺院当然看殿堂塑像的宏伟和庄严,如今更多的是看净地的凡尘,还有僧人闲暇的言谈和遵循仪轨的态度。






   在净居寺住下,我留意到众人所走的路径,千百年的青石板块早已破损,却显然着“净地何须扫”的禅意。天天如此,时时如此,游客再多亦如此。即使世人不知院落有怎样的故事,但见一面二面三面风雨侵蚀的柱基老石,分别在那偶有鱼龟游过才动泛起的涟漪旁,谁不为之感怀历史的和尚和和尚的历史!
   我这样来写,过于诗化。那么,我留意细节到僧侣生活局部的几个细节,却因为笔记而粗糙:






\

   公共桌面虽然用修复殿堂所剩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瓷砖拼排,但其一尘不染,上面物件摆放的规整,邻近处大电热开水箱的地面没有一滴水迹,这些,不正是他们修行的心净吗?






   寺院有两台全自动洗衣机,是开放的,谁都可以所有的。但是,除非是洗被套床单等大件织物,他们会集中一个日子大家合着洗,之外的平时,我没见过谁使用的。曾经问过一位外地来挂单的行僧,他说:“洗衣机用水多啊,又耗电,还是在洗澡的时候,顺便用手洗的好。”
   他们对水、电的节约程度,不亲身临近,要是光听别人说,还真不会相信。例如,洗碗时水开的小,手的动作慢而有力,一洗一清,光洁如新。我从未见过水龙头哗啦啦猛开的。而这里用的水,却是不用花钱的山泉水呢!再说了,僧寮的各个房间都备有电风扇,但他们却很少有谁开它,说是:“门打开,还是外面的自然风吹的好。”
   前几天,不经意中听到客堂的沙弥向知客报告说:“电力局来电话了,要我们去缴上个月的电费,一千多块钱吧。”
   由此鉴照自己,不得不检讨我在家时,开着自来水,人跑到别的房间做事,忘记关水龙头了,待到发觉了,已经白花花了少说流了十来分钟,多的甚至个把小时!又很无奈于怕热,室温一超过26度,人就跟蚂蚁在热锅上似的,不得不整天开空调才好度日。以至电费最高时一个月五百多。而现在,住在这里,省水容易,节电狼狈,午后都在29、30度,没空调是一回事,有电风扇,我也才在汗流浃背之后才开。
   面对这并无公然执法监督的环境,与受学校教育普遍偏低偏少的人群与共,我检讨世俗所谓的“素质不高”和“法律意识不强”,是何等的无的放矢,又是怎样的官样文章。我感觉,之所以这里的僧人对大自然的恩赐和公共资源,能如此自律,是因为他们有信仰,不论是迷信还是知识,都有一种共同的佛之慈悲和般若,一种自觉的意识。






   我还从另外两个方面的细节,觉出方丈在主持当今重修工程决策时的慈悲体现:
   一、对僧:
   1、寮的中亭给的僧侣休息的石桌石凳;常备药物的敞开摆放;
   2、每扇窗户加装的纱窗;






   3、浴室门口上方的节能灯,浴室内电热水器以及“浴霸”照明灯,甚至沐浴液、洗发水和洗衣粉;






   4、简陋的厕所,内部地面并无污迹,每两个蹲位之间的隔半墙头上,都有一卷卫生纸。






   二、对客
   1、入寺院,不但送三柱香,还可随意自取包括佛经、佛画、佛堂念诵的音像碟片,而门票每人1元,自觉便可,为缘福田生根发芽。






   2、厕所不奢华,但注意整体的实用到同时,在公共洗手区域的朝外面壁上,安装一面长而宽的大镜,因为镜面反映外界的婆娑绿树,恰是一横画幅,人面对镜,既实又虚,岂不很自然联想到禅宗六祖慧能高僧那首偈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净居寺住下,从观察的对象和目的来说,我本不是旅游,而对于曾经的职业而言,又算不上考察,也无从深入调查,只能就实际心得来甄别他我、对错、善恶。自认为是一种通过留意细节,来学习佛门清规的执行力,从而感触此地僧人的精神,意义在于悟。至于最终能悟出什么,能悟到什么程度,都还有等待时日。


                               2011-07-02  夜  


   【本篇有关】
   1、“净地何须扫的”:福州涌泉寺山门楹联的上联。
   2、慈悲:梵语的译音,慈,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同感其苦,悲,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
   3、般若:梵语的译音。也有音译作“波若的。佛教用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但并不是一般所指“聪明”的智慧。而指的是: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种智慧。般若的智慧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
   4、门票:为什么只收 1 元,请参见 2011-06-26  净居寺的复兴  
http://www.cqns1946.com/contents/9/3686.html